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产业发展 >森林生态食品业
站内搜索
检 索
extra48365365地区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信息来源: 绿色产业发展处 2017-08-16 

 

“十三五”时期是extra48365365地区全面禁采后的重要转型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时期。本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谋划,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是未来五年指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产业现状和发展优势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完成31.2亿元;林下经济实现产值31.4亿元。蓝莓产业实现产值6.6亿元,其中加工业实现产值4.4亿元,野生蓝莓采集4047吨,野生红豆采集4681吨;食用菌产业养殖2亿袋,实现产值10.5亿元;北药产业实现产值8.6亿元;林下养殖产业实现产值5.1亿元;菌种苗木产业实现产值0.66亿元;有机种植业实现产值11亿元。累计建成示范基地181个,其中,蓝莓基地32个、食用菌基地57个、北药基地36个、特色养殖基地40个、苗木产业基地12个;引进了宛西制药等全国知名食品药品加工企业9家,培育本地加工企业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全区林下经济合作组织538个,其中,协会数量31个、合作社225个、联合体282个;从业人数11197人;全区获得“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05个,其中有机食品31个、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产业认证59个、 5 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十二五”期间,所承担的绿色食品产业推进项目共36项,总投资完成17.75亿元,投产达产项目27个,带动就业人数4779人。

二、发展优势

环境优势。extra48365365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森林覆盖率达79.8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倍。区域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公里不足7人,多数区域无人踏及,并且区内没有化工厂,水土和大气都保持着较好的自然原生态。耕地有机质含量高,农作物生长能力强,病虫害发生率低,是世界上少有的全境无污染的天然净土之一,其独特的冷凉型气候和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非常适合于种植冷凉型作物和植物的自然生长。优良的生态环境使extra48365365成为我国最敢叫响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地方。    

资源优势。extra48365365是我国、我省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林下资源十分丰富,生长着千逾种野生植物,其中经济植物达600余种,食药用植物达1144种。一些稀有资源如野生蓝莓、红豆、偃松、毛尖蘑等极具垄断性,是加工纯天然绿色食品和北药产品的上好原料,其中,野生蓝莓、红豆和偃松蕴藏量分别为2.62万吨、2.64万吨、5638吨,允收量分别为1.41万吨、1.43万吨和2304吨,食用菌年产量8000吨。综合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这一优势是很多地区无法比拟的。

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发展林业产业工作方案》、天保二期工程、西部开发、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多项政策支持。除此之外,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中心高度重视extra48365365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对有机食品认证费用给予30%减免优惠、有机产品认证标准适当放宽、有机食品基地认证给予政策支持、协助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发展“十大产业”的战略部署,坚持我区发展“六大产业”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低碳发展,把extra48365365地区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建设成为林区转型后新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以生态安全保障为前提,统筹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种养结合,多措并举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和发展林地资源的前提下,种养结合,多措并举,循环利用,努力提高产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努力实现“一局一品”或“一局多品”的发展模式。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重点加大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强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建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发展。

   坚持品牌推动、市场引导的原则。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品牌整合、宣传和推广,积极引导和发展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规划目标

产业指标。规划期末,全区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实现产值44.8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分项指标。绿色有机种植业178万亩,实现产值14.2亿元;蓝莓产业实现8.9亿元,野生蓝莓管护面积达到45万亩,野生红豆管护面积达到42.2万亩,新增人工种植蓝莓865亩,蓝莓加工业实现产值6.2亿元;养殖食用菌10480万袋,实现产值7.3亿元;畜牧养殖实现产值11亿元,出栏禽类110万羽,牲畜类28.6万头,出栏森林猪15万头,蜂蜜1368吨,冷水鱼6150吨;实现山野菜人工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山野菜5000吨,产值1亿元。

三品一标。“三品一标”认证达到300个,其中,有机食品130个、有机食品认证面积90万亩,规划期内新增地理标志认证2个。

   科学构建产业布局

一、依托地域优势,积极谋划区域布局

北部区域。漠河、呼中、图强、阿木尔等地重点发展野生蓝莓管护经营和精深加工产业;食用菌产业基地和功能性黑木耳开发养殖(麦饭石、富硒等);偃松资源开发及松杉灵芝养殖产业。

中部区域。塔河、新林、十八站、韩家园、呼玛重点发展蓝莓产品加工产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食用菌养殖产业;林下畜牧养殖产业;野生榛子平茬和人工种植产业;冷水鱼养殖产业;有机大豆、小麦和马铃薯种植业。

南部区域。加区、松岭、加林局、岭南、大杨树农工商重点发展有机大豆、马铃薯、山野菜、林果种植业;以森林猪、森林鸡为主的林下养殖业;野生榛子平茬补植和人工种植产业;蜜蜂养殖产业;森林生态食品加工业。

二、挖掘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局一品”

塔河县。实现产值5亿元。其中:有机种植业实现产值4339万元;蓝莓产业实现产值1.9亿元;食用菌产业实现产值1.04亿元,养殖食用菌1500万袋;森林养殖实现产值1.65亿元,出栏禽类20万羽、牲畜5万头、森林猪2万头。以塔河超越公司、呼玛河酒业及绿森林食品公司为龙头,做大做优做精野生浆果、特色畜禽等生态食品精深加工产业;以野生蓝莓、食用菌为主要原料,开发寒地有机袋泡茶、以菌丝体为主的食品、保健品、花菇饼干、面包等即食功能型产品。

呼玛县。实现产值8.3亿元。其中:有机种植业实现产值5亿元;蓝莓产业产值5997万元;食用菌稳产750万袋,产值实现4820万;森林养殖实现1.8亿元,年出栏禽类20万羽,出栏牲畜5万头,森林猪2万头,冷水鱼产量206吨;山野菜人工种植年产量15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重点加强有机种植业发展,提升管理标准,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呼玛河水域资源,发展冷水鱼等特色养殖产业。

漠河县。实现产值3.8亿元。其中:有机种植业实现产值4877万元;蓝莓产业产值1.4亿元,蓝莓加工实现产值1亿元;养殖食用菌1500万袋,实现产值1.2亿元;森林养殖实现产值5250万元;冷水鱼450吨,产值900万元。重点选取面积大、集中连片、靠近公路、便于管理的野生蓝莓生长区域开展保护性开发;重点推广保健功能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食用菌精加工;加大森林生态食品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林下生态产品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加格达奇区。实现产值3.2亿元。其中,以有机种植业加工为主实现产值1.4亿元;蓝莓加工实现产值1.55亿元,食用菌产值2380万元。重点以森林生态食品加工业为主,以富林、百盛、绿源、兴安、三江、漠兴、依莓等企业为重点,打造我区森林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松岭区。实现产值2.3亿元。其中:蓝莓产业3559万元,食用菌产业5650万元,林下养殖实现1.25亿元;出栏森林猪2万头,冷水鱼250吨。重点发展黑木耳、北虫草、森林猪、森林鸡、蜜蜂养殖;推动蓝玉山科技公司多方位发展,把蓝莓、红豆、山丁子、稠李等资源储备量较大的浆果开发出饮料、果干、果脯等产品。

    新林区。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蓝莓产业实现产值1亿元;食用菌养殖1600万袋,实现产值1亿元;林下养殖实现产值1.8亿元,出栏森林猪4万头,禽类10万羽;偃松籽采集加工实现产值1500万元。重点扶持合利源公司开发蕨菜、黄花菜、四叶菜、老山芹等地方特色山野菜的深加工项目;重点建设新林镇、林海小区、大乌苏林场等森林猪养殖区域。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发展马、牛、羊、兔等草食牲畜,建设塔尔根森林牛、大乌苏森林羊基地。重点打造蓝莓干红、蓝莓白兰地、蓝莓女士酒、草苁蓉保健酒等品牌,开发有健字号的鹿茸黄精酒以及有地理特点的黑龙江源头洛古河酒。

    呼中区。实现产值1.8亿元。其中:蓝莓产业实现3180万元;食用菌养殖1445万袋,实现产值9200万元;森林养殖实现产值2125万元;采集偃松籽180吨,实现产值2880万元。重点以偃松资源为依托,加大资源管护力度和基地建设,加强对千日果等偃松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推广仿野生林桩灵芝种植方式,引导广大种植户采用麦饭石有机微肥、小孔出耳技术,研发黑木耳粉冲剂、黑木耳胶原面膜、灵芝孢子粉等高附加值的营养保健、美容护肤产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十八站林业局。实现产值8787万元。其中:蓝莓产业实现产值1052万元;养殖食用菌500万袋,实现产值3240万元;森林养殖实现4225万元,出栏牛羊等牲畜2万头。重点围绕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优势的蓝莓、黑木耳、森林养殖等主导产业,规模养殖森林牛、羊4万只、禽类10万羽、蜜蜂养殖2400箱、冷水鱼养殖95万尾;建设森林生态食品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4家。

    阿木尔林业局。实现产值1.9亿元。其中,蓝莓产业实现产值1.3亿元,蓝莓加工业实现8550万元;食用菌养殖550万袋,实现产值3910万元;森林养殖业实现产值2125万元。重点打造北极冰蓝莓酒庄品牌,吸引外来战略投资者,积极谋划北极冰蓝莓酒庄公司整体上市;建设以兴安、龙河、依林、长山、红旗、青松六个管护区为蓝莓野生保护区;以红旗管护区二代野猪和龙腾旅游度假山庄特色养殖基地为主体,以森林管护站和现有养殖户为依托,大力发展野猪、山鸡、马鹿和冷水鱼等特色养殖业。

    图强林业局。实现产值1.4亿元。其中,蓝莓产业实现3190万元;食用菌养殖535万袋,实现产值5108万元;森林养殖产值5250万元。重点发展松杉灵芝养殖产业,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加强野生蓝莓、红豆资源保护力度,利用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野生浆果采集业。

    韩家园林业局。实现产值6099万元,其中,蓝莓产业实434万元;养殖食用菌500万袋,实现产值3240万元;森林养殖业产值2125万元。整合以韩家园、兴隆、椅子圈森林资源管护区为核心的毛尖蘑特色产区,加强管理,提高产量;以外河家庭管护区、新街基资源管护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蓝莓、蓝靛果、榛子为主的林果产业;以兴华、倭勒根、湖通河区、椅子圈管护区为重点发展森林猪、森林鸡、黑头羊、冷水鱼以及其它林禽、林畜养殖加工为补充的多元化林业养殖产业。

    加格达奇林业局。实现产值4.5亿元。其中:蓝莓产业实现590万元;食用菌3200万元;森林猪、森林鸡等森林养殖产值2.4亿元,出栏森林猪5万只,牲畜2万头;实现冷水鱼产量5000吨,产值1亿元;采集榛子100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采集山野菜510吨,实现产值1020万元,山野菜人工种植年产量10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采取野生放养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发展森林猪、狍子、牛、羊等养殖及冷水鱼、蜜蜂养殖;建立森林猪养殖示范基地6个,牛羊养殖示范基地5个,建立冷水鱼养殖基地2个,山野菜种植基地2个。

    大杨树农工商。有机种植业实现产值1.1亿元。重点发展有机大豆、小麦种植,山野菜人工种植年产量1000吨,

实现产值2000万元。 

岭南管委会。有机种植业实现产值5.6亿元。重点发展有机大豆、马铃薯种植,有机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山野菜人工种植年产量15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   

   推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一、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野生浆(坚)果产业

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重点建设45万亩野生蓝莓,42万亩野生红豆管护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红豆生产和深加工基地。采取有效方式管护,加强采集期管理工作;以呼中区为基本区域,构建偃松籽保护和采集基地;以加林局、韩家园、松岭为基本区域,打造榛子抚育和管护基地,促进野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在偃松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较好的呼中为基本区域,辐射阿木尔、新林、塔河,对野生偃松林进行保护与开发。在呼中、新林、塔河、阿木尔建立4处偃松培育和驯化基地。在呼中区的呼中镇、呼源镇2个偃松资源密集区新建偃松野生集约化管理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人工种植。在岭南区域,适当发展人工蓝莓种植,完善人工蓝莓繁育及种植基地建设;以加格达奇林业局为重点发展区域,辐射带动松岭区、韩家园林业局、呼玛县等县、区、局发展沙棘产业。建设加林局古里苗圃沙棘种苗繁育基地。在加林局、松岭、韩家园等榛子适应生长区,开展人工平茬、补植作业,改善林龄结构,提升产量;加强加林局古里苗圃为榛苗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开发以蓝莓、榛子、偃松籽为原料的提取物、保健品等系列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塔河超越公司、北极冰蓝莓酒庄、加区百盛蓝莓、新林依莓公司达产增效。同时,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助推新产品研发及技术推广,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二、破解瓶颈问题,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

拓展原料供应渠道。依托俄罗斯原木市场和内蒙森工尚未停伐地区,外进食用菌原料;鼓励县、区、林业局按照资源保护合法规范利用资源,将阔叶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有计划的统筹安排,划拨给规模龙头菌包生产企业使用;安排专项课题,系统研究秸秆、巨菌草等作为原料生产各种食用菌的可行性。

加强结构调整。进一步规范大棚黑木耳养殖,组织科研单位,完善、推广棚式吊袋黑木耳养殖技术规程,提高棚式吊袋黑木耳在我区黑木耳生产中的比重;加大羊肚菌、北虫草等高效益食用菌品种研究推广力度,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比较效益,减少对桦木原料的依赖。

推进标准化生产。以统一黑木耳标准为契机,推行生产标准化,将extra48365365黑木耳做精、做细,走高端化道路,叫响品牌,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三、借助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森林养殖产业

大力发展森林猪产业。加快编制《extra48365365森林猪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我区森林猪标准,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订单式养殖模式。重点依托extra48365365地区森林猪养殖协会,实现森林猪养殖标准化、规范化和订单化,力争到规划期末累计出栏27.5万头。

拓宽特色畜禽销售渠道。在国内一线城市开设extra48365365森林猪、森林鸡产品专卖店,提升我区森林猪、森林鸡产品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通过举办特色养殖产品产销对接会,为养殖户、合作组织和加工企业无缝对接搭建平台。

加快调整品种结构。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依托林间天然牧草、林下萌生的阔叶枝条等资源,重点发展森林猪、狐、貂、冷水鱼、鹿、森林鸡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改良天然草场,种植紫花苜蓿,发展青储玉米种植,解决冬季饲草饲料短缺问题,引进优良畜禽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依托古里河防火水源地和桃源丰水电站水域资源,充分发挥冷水鱼放流作用。发展冷水鱼产业。走“繁育中心+养殖基地+林业职工”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四、依托环境优势,加快发展有机种植业

发展优势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优化结构、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路子,重点发展在我区冷凉气候条件下既有产量、质量优势,又有市场经济优势的冷凉型作物。

重点发展有机食品。重点发展有机大豆和马铃薯产业,发展我区传统优势非转基因有机大豆。加快推进有机大豆基地建设,把大杨树、岭南、呼玛建设成为有机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及农民、林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和种植基地。加快落实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建设。

打造马铃薯基地。按照“农以薯为主、薯以种为先”的发展思路,采取由种薯带动商品薯、加工薯发展的方式,依托兴佳种业公司,做强我区马铃薯种薯产业。抢抓国家将马铃薯作为主粮机遇,依托“马铃薯种薯之都”品牌,打造全国闻名的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

五、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山野菜产业

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加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研究,重点加大经济效益优势突出的品种进行研究,加强对野生菜的营养、疗效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加强对采后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省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契机,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规范化、产业化。

加强科学规划和保护力度。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开发利用森林野菜资源,实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森林野菜资源持续发展。建立保护基地可避免盲目、无计划开采而造成的资源匮乏。同时,对一些资源破坏严重和稀缺的野菜品种采取建立保护区措施,进行保护起来。

开展加工技术和发展模式研究。通过开展野菜保鲜加工技术研究,以最经济的手段最大限度保持野菜的原始色香味而又方便贮藏和运输。建设“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规范引导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重点抓好众筹阿蒙山野菜包子加盟连锁项目推进和建设力度,提升山野菜加工比例和附加值。

六、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做好品牌推广工作。继续推进《extra48365365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工作,鼓励引导我区企业和林下经济合作社统一使用“extra48365365”商标及“extra48365365黑木耳”、“extra48365365野生蓝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率先在“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的黑木耳、蓝莓产品上推进,并逐步扩大使用范围;逐步使我区林下产品进入“以品牌引领消费、以消费拓展市场、以市场拉动生产”的轨道。

抓好建立专卖店。大力支持绿色食品营销,鼓励企业发展工厂直营店等新兴业态,借助在全国新建或改造整合extra48365365绿色食品(林下生态产品)专卖店,通过政策引导和专项资金扶持等手段,整合区内产业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extra48365365绿色食品新形象。

拓展营销渠道。积极组织企业进驻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协会筹建的深圳林业产业优质产品大市场,力争通过2年时间,带领我区优势产品占领南部大部分沿海城市。逐步建设森林生态食品暨北药批发大市场。

七、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

推进龙头企业认定。重点抓好一批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食品产业示范园、示范区,积极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特色基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适时进行命名和挂牌认定,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塑造森林生态食品精品工程。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加强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和提升龙头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依靠资源优势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大型项目,引进强势资本,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壮大森林生态食品产业经济规模。

增强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通过大力扶持技术改造、工艺研究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加快解决企业缺乏科技、营销、管理等方面人才的问题,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和研发环境,为培育森林生态食品龙头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加大认证力度。加大对认证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力度,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和引导企业加大对有机食品认证的认识,重点抓好有机食品基地和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

规范认证程序。严格规范三品一标认证程序,切实保证认证产品的质量合格、生产过程规范安全、质量控制措施和监管到位。

建立奖励机制。为全面推进我区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提高我区森林生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森林生态食品的知名度,针对“三品一标”认证按照认证产品数量和面积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奖励补助。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地级领导任组长、地林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县区主要领导任成员的全区森林生态食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全区森林生态食品产业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和保障措施的实施。各县区局都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及时掌握和通报产业发展情况,交流发展信息和经验。地区和各县区局都要将发展森林生态食品纳入全区经济建设的指标体系,加大督导检查和考核,加强与农业、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申报、建设和管理各类产业项目,促进森林生态食品产业成为我区重点支柱产业之一。

  落实相关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地发展森林生态食品产业的相关政策,包括资金扶持政策、产业基地建设、“三品一标认证”和市场开拓政策等,切实解决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政策问题。整合地区相关项目资金,在用途不变、拨付渠道不变的前提下,重点支持森林生态食品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认证及追溯体系建设。地区逐年加大对森林生态食品建设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协调争取金融信贷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标准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征集社会资金,吸引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等经济组织投资兴办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实体,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障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在全面推广应用现有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加大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共同开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和现有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加快国内外林下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消化吸收,开发创新。兴建一批林下标准化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加快科技推广步伐。通过高薪聘用、选送进修、学术研讨、科技交流、技术培训等手段,培养一批服务于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技术专家和农民技术员,充实到全区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建设中来。

完善营销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物流和信息网络化体系,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指导各地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为森林生态食品种养业户、企业和合作组织提供市场信息、种养技术、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服务,逐步形成与全区森林生态食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配套服务平台体系;建立健全“互联网+森林生态产品”销售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合作组织与区外互联网企业建立信息咨询、人才交流等合作机制,聘请省内外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加强对我区森林神态食品产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技能培训。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

 

规划期内,共建设森林生态食品产业项目29个,包括新建项目19个,改扩建项目10个;总投资10.5亿元,其中拟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投入2.6亿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7.9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产值11.9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监督举报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extra48365365地区行政公署主办 extra48365365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承办
备案序号:黑ICP备0500532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2327000040

黑公网安备 23272202000013号